今日快讯:嘉善“故事奶奶”钟爱文:50年坚守,讲述人间美好故事

2023-05-28 02:16:05     来源 : 浙江融媒体

“同学们,故事一定要用自然的语气讲出来,千万不能死记硬背……”5月25日13时30分,在嘉善县干窑小学报告厅里,每周四雷打不动的故事课堂如期开课。讲台上,68岁的钟爱文腰背笔挺、笑容可掬,不时抬手比划,给来自不同年级的24个故事“苗子”讲课。从讲台到舞台,钟爱文总保持着一丝不苟的形象。

鑫锋村文化礼堂里定期开办故事讲堂,钟爱文为村里孩子讲故事。拍友 许文慧 摄

就在不久前,她站上了2021-2022年度中国好故事发布典礼的舞台。一头短而微卷的黑发,身着剪裁得体的黑色风衣,长长的彩色丝巾往脖间一围,钟爱文满脸笑容地站在舞台中央,一手捧花,一手稳稳举着一座奖杯。作为嘉善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她的原创故事作品《天使在人间》从近20万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,获评年度中国好故事。

从看故事、讲故事到创作故事,出生于嘉善县罗星街道鑫锋村的钟爱文50多年与故事“相恋”,从一个热爱文艺的农村姑娘,成为家喻户晓的“故事奶奶”。如今,她仍坚守在创作和传播故事的文艺一线。


(资料图)

讲得精彩

村民听入迷忘记吃冰棍

周末带着团队下乡去镇村演出,到乡间采风搞创作写故事,带着徒弟、学生参加省市各类讲故事大赛……从嘉善县文化馆退休后,钟爱文反而更忙了。

她却乐在其中。“我对故事的热爱,源于儿时。”钟爱文,人如其名,爱看书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嘉善农村,书是稀缺资源。只要一得空,她就跑去小学的教职工宿舍,找语文老师借书看。一次老师给了她一本故事会,自此,故事的世界向她敞开大门。

包罗万象的故事里,有人情冷暖、滑稽笑闹,也有家长里短、鸡毛蒜皮,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故事会成为钟爱文的固定读物。17岁时,钟爱文到公社窑厂上班,一个月工资12元。“4元钱给家里补贴家用,4元钱给读高中的弟弟,剩下4元我留着。”钟爱文清晰地记得,刨去一个月的生活费,她总要留下几角钱买一本故事会来看。

从农民到窑厂工人,钟爱文辗转干过针织厂供销员和运输站会计。可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“故事梦”。钟爱文爱看故事,更爱讲故事。听到有趣的故事,她总忍不住要讲给身边人听。从上世纪70年代起,她加入了嘉善县的业余故事员队伍,进村入企、走街串巷地去讲故事。

一个夏日午间,钟爱文到了姚庄丁栅的村里讲故事。艳阳高照,钟爱文也不怕晒,往村里晒场上一站就开讲了,声音又响又脆,立马吸引了不少结束农忙的村民驻足。一位村民听得入迷,忘了手中还有支冰棍,结果故事讲完冰棍也化没了,这逗趣的一幕恰巧被摄影师拍到,这张照片钟爱文收藏至今。

结合志愿服务,钟爱文每年大年初一带着故事队进茶馆、养老院、文化礼堂讲故事,一讲就是12年。如今,钟爱文传播故事的足迹遍布农村、社区、部队、养老中心等,讲了近2000场故事,所讲的故事有500多个,听众超10万人次。

随时记录

灵感来了半夜爬起写作

钟爱文有个习惯,喜欢随时记录。出门要带上笔和便签纸,床头也放着笔和笔记本。几十年做记录,她留下了一大柜子笔记本,也收获了“好记性”的评价。为什么这么喜欢记东西?“只要有创作灵感,我一定要立马记下来。”钟爱文说,创作故事就是要不停地思考和记录。

从讲故事到创作故事,钟爱文这步跨越多亏了一个人。他就是嘉善县文化馆原馆长何焕。自从加入了县里的故事员队伍,钟爱文演出的机会多了,渐渐小有名气,有时听到一些趣事怪事,她就自己改改编编,变成故事讲给听众听,可从没想过要记录下来。有一天,何焕叫来钟爱文,丢给她一出民间小戏的台本,让她以此为基础改写一个故事出来。

这可让钟爱文犯了难。“我一个农村姑娘,读的书也不多,怎么搞得来创作?”年轻的钟爱文绞尽脑汁,勉强写了一个故事出来。明明嘴里说着很溜的话,一变成文字放到白纸上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果不其然,何焕才瞅了一眼,就把故事打了回来。钟爱文连续改了三次,何焕仍是摇头。就在钟爱文想放弃时,老馆长拿出了一台录音机。

“来,你把故事讲出来。”钟爱文讲,何焕给她录音,然后再一点点回放。他放一句,钟爱文就写一句。就这样,两人一句一句地把故事记了下来。钟爱文至今记得那个故事的名字叫《一对兔子》,这是她第一次从口头创作走向了书面创作。

首创成功后,钟爱文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,一心扎到了故事创作中去。“不少故事其实是被逼出来的。”钟爱文说。什么样的故事才有生命力?接地气的。为了写出老百姓爱听的故事,钟爱文经常和不少搞创作的好友一起出门采风。白天去乡野访农家,晚上就回小旅馆里搞创作,连睡觉做梦都在构思情节。有时半夜灵感闪现,她立马就要起床写作。等天亮了,一个故事就写成了。

一晃50多年过去,钟爱文成了“钟奶奶”,可她始终记得老一辈故事人教会她的一件事,嘉善民间故事创作和演讲的“香火”不能断。

传递热爱

“钟家军”比赛她必定到场

浙江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、浙江省优秀文化志愿者、多次获评县文联先进文艺工作者……在多年的文艺工作中,钟爱文拿过许多奖项,但相较于荣誉,让她最欣慰的,还是那些她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和学生。

“别看师傅平时和和气气的,一到比赛就板脸。”王斌是钟爱文的大徒弟。这个44岁的汉子,至今还是一到比赛看见师傅就犯怵。王斌是嘉善干窑人,从小就是个文艺骨干。虽说大学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,但毕业后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文艺行业。当主持人、演小品、开办语言培训机构,王斌忙得不亦乐乎。一次演出中,他结识了钟爱文,热心的钟爱文拿着演出台本,帮他捋表演细节,自此两个人结下了师徒缘分。

“别说我板脸,我那是紧张!”钟爱文笑说,徒弟们上台可比自己上台紧张多了。如今不管哪场比赛,只要徒弟和学生去,她必定到场,她的徒弟团也因此被戏称为“钟家军”。一旦演出开始,站在后台的钟爱文两手就会不停冒汗,得揣上好几张纸巾擦手。

在“钟家军”的小师妹冯超群眼中,钟爱文始终是个温暖的存在。“不管表演还是比赛,我发挥得好与不好,师傅从来没说过一句重话。”33岁的冯超群是嘉善县实验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,因为工作的关系,她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参加讲故事活动,曾一度想过放弃。

“是师傅一次次的鼓励,让我坚持了下来。”有一年,冯超群被县里推荐去参加省里的一场故事员选拔赛,可她却有些踌躇。钟爱文得知后,几次与她谈心,辅导她数次修改精炼故事。讲述时眼神要发亮,得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……钟爱文帮着冯超群一遍遍打磨,最终冯超群不负众望,拿下了省里“十佳故事员”的称号。

从辅导大人到辅导孩子,钟爱文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。2013年至今,她辅导过的小故事员先后共有500多个。2017年,钟爱文因辅导成绩出色,获得浙江省棒棒虎幼儿故事大赛评委组授予的“浙江省故事奶奶”的称号。

受钟爱文故事团队的影响,如今,嘉善全县9个镇(街道)在县文化局及文联的指导帮助下,各自组建了故事乡镇小分队,已有故事员近百名。一代又一代故事人活跃在嘉善民间文艺的舞台上,2015年,嘉善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授予“中国新故事之乡”称号。

如今,钟爱文在老家鑫锋村的文化礼堂里开设了驻堂名师工作室,继续发光发热。“我要把我对故事的热爱传递下去。”钟爱文说。

潮新闻·浙江日报 记者 顾雨婷 共享联盟·嘉善 李兆友 宋依依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